4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执行主任周荣庭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主讲了题为“科学可视化助力教学教研”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王良辉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主要从“科学可视化概念分析”“科学可视化的应用价值”“科学可视化的创新探究”三个方面展开。
周教授认为,科学可视化指通过恰当的视觉形式呈现科学成果,实现最美艺术效果与科学原理融合的视觉表达。科学可视化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理解科学概念或结果,寻找其中种种模式、特点、关系以及异常情况,迅速作出有效的判断。细分下来,科学可视化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展示数据的数据可视化,表现知识的知识可视化和体现思想的思维可视化。其中,知识的可视化通过构建、传达、表示复杂知识的图像,能有效帮助学生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知识,在教育上有着重要意义。
周教授以制作潘建伟**量子理论方面科研成果展示图为例,从“长距离”“自由空间传输距离的塌缩”“量子”三个表意元素,结合长城这个中国元素,制作出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宣传图,直观形象地诠释了科学可视化的具体内涵与外在表现。
周教授指出科学可视化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动形象,科学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生命科学原理呈现为易于理解的多媒体形式;二是直观快速,该技术可以快速识别动态、掌握概观,利于记忆;三是美观艺术,通过艺术渲染和视觉加工,科学可视化技术让科学数据更美观、更有冲击力,提高传播效果。
在提升国内科学可视化方面,周教授提出科学可视化理论体系:做好组织协同,创建写作共同体;抓牢内容融合,注重创新设计、超媒体叙事、IP运用;把握技术融合,建立技术集成应用平台;落实渠道传播整合,联结场景、内容和社群。既要做到创意策划的互动化、艺术化、趣味化、智能化,又要保证超媒体叙事的内容连续、媒体多元、受众多样。
周教授运用了丰富的案例,讲述了科学可视化的五大应用价值:加强学术交流、获得媒体青睐、引发公众关注、助力科学教育、扩大国际影响。在科学可视化背景下,“火花学院”平台通过知识可视化手段提升教学水平,以知识点为单位,将教学重难点以互动软件、3D、视频等可视化手段呈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讲解难、学生理解难”的问题,助力学生的成绩提升和能力素养的形成。
周教授还就科学可视化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现场展示,他通过智能手机设备与纸质书,将恐龙以动态图片的形式呈现在手机的相机中,生动体现了科学可视化对未来教学的重要作用。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周荣庭教授一一做了详细解答。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畅谈感受,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