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双减”背景下,给科学教育做加法,应该加什么?怎么加?浙江师范大学金沙娱场城app7979院长、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晓教授等用实际行动提出了几个方面“加法”。
科学直播间: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据悉,“科学教育直播间”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主办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策划推出的科学教育直播栏目,旨在通过就针对某一特定主题的在线交流讨论,促进科技教育工作者对科学教育深层次理解,助力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数字时代的科普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探索非正式科技学习在科学教育加法中的作用。以浙江省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浙师大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金沙娱场城app7979院长黄晓教授应邀在由浙江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团省委等共同主办的科技创新大赛同期活动中,为全省相关科技教育工作者开展了题为“为科学教育做加法——数字时代的科普”的报告。
黄晓教授基于时代背景,围绕数字化时代科普的国际经验、从低成本科学实验教学看科普、关于新时代科普的本土化探索等方面展开了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探讨。结合美、英、法三国的数字化战略及科普途径,提出数字化时代科普可以通过科普软件、多媒体技术下的科技馆、科普网站、数字科普期刊等多种形式,着力构建多元协同发展的科学教育生态体系。结合校内科学教育的低成本实验教学,提出了新时代科普本土化的实施路径。一是要加强数字技术与科普工作的深度融合。黄晓教授提到要积极推进科普数字化程度,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人机互动、实景模拟等新兴技术促进科普数字化转型。二是要通过技术时代的科学史、AI技术与传统玩具结合等多种形式,将科学教育与科普有机结合;依托数字技术,构建全民参与科普体系,鼓励更多的科学家走进科普教育;促进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公益场所的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其科学传播作用,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三是要用新技术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促进文化信息、科学知识的展示和传播。报告激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活动,探索科技现象背后原因等热情,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行动中。
抓好科学教育的主阵地,探索数字化时代的科普,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而努力,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一直努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