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南京师范大学王建华教授应邀做题为“教育中的优绩主义”的讲座。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聆听,会议室座无虚席,金沙娱场城app7979副院长王占军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王建华指出,优绩主义(Meritocracy)是一种以个人能力和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制度和理念。在这一制度下,个人的进步和成就被认为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努力和才能,而非社会背景或关系网。优绩主义强调公平竞争,只有通过对个体优劣的公开、公平评价,才能实现社会的最大效率和最优资源配置。
接着,王建华介绍了优绩主义的发展历程。优绩主义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一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人才,试图实现社会的公平竞争。然而,现代意义上的优绩主义更多地源自于西方启蒙思想,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分工的复杂化和教育体系的完善,优绩主义逐渐成为一种主导的社会价值观。20世纪中期以来,优绩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准。
王建华重点探讨了优绩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他指出,优绩主义在教育体系中最明显的体现便是考试和成绩。无论是中小学阶段的各类考试,还是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甚至到职场中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都是优绩主义的具体体现。此外,学校在招生和奖学金评选中对学生成绩和表现的重视,也是优绩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
王建华还进一步分析了优绩主义对教育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指出了优绩主义的局限性以及超越之道。
在交流环节中,王建华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王建华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案例一一耐心解答。通过此次交流,师生们对优绩主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嘉宾简介
王建华,教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3,2016)、“江苏青年社科英才”(2014)等。兼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高校教育管理》、《重庆高教研究》等杂志编委。出版《第三部门视野中的现代大学制度》(2008)、《高等教育学的建构》(2009)、《多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2010)、《我们时代的大学转型》(2012)、《学科的境况与大学的遭遇》(2014)、《教育的意蕴与教育学的想象》(2015)、《重估高等教育改革》(2018)、《高等教育的持续变革》(2019)、《高等教育学的持续探究》(2021)、《教育指归》(2022)等专著。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三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第五届“明远教育奖”(研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