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领域,科学仪器是科学创新的基础条件。先进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直接关乎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但目前我国高端科学仪器大量依赖进口,严重制约我国科学研究和先进科技产业的发展。”7月2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浙江省教育厅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院士进师训——科学实验我做主”在浙江师范大学开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在报告中指出,科学仪器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重大基础科学创新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当下需要加强实验科学教育。
科学仪器的重要性早已被证明。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第一次看到了月球环形山,开启了近代天文学。1931年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进一步促进了细胞学向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据统计,截止 2017 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获奖项目中,因发明科学仪器而直接获奖的项目占 11%。而且72%的物理学奖、81%的化学奖、95%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是借助尖端科学仪器来完成的。杨学明院士以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电镜技术、激光技术应用等为例表示,科学仪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也带来了巨大经济与社会价值。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做好创新科学仪器有几大要素,一是仪器研制需要重要科学问题驱动,也就是说重要科学问题与科学仪器创制相结合;同时仪器制造需要精心设计和精密制造,这就需要高水平科学家与高水平工程师‘强强联合’。”杨学明说,“只有做真正独特的科学仪器,才有可能引领科技创新。”
杨学明还认为,仪器研制是培养优秀科学家和科仪人才的重要途径。他倡议,应该鼓励和支持更多实验团队发展高水平且独特的实验技术和科学仪器,鼓励和支持更多研究生和博士后参与科学仪器研制,科学基金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支持实验室研制高水平科学仪器,同时为优秀科学仪器研制人才提供更多发展通道。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杨学明院士还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任(兼),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致力于气相与表面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当天的报告中,杨学明院士还分享了自身从中学、大学到独立研究的历程,以及带领团队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科研经历。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团队合作共进过程中,我想说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兴趣与坚持是最好的‘向导’,能否在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最重要的是看他们对科学本身是否有兴趣。”杨学明还鼓励中小学科学教师不断提升科学素养,“只有你们热爱科学,才能带领青少年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忠于内心,勇敢追求科研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