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17日,第二届中非大学校长对话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此次对话会是2006年首届中非大学校长论坛的传承与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精神,进一步促进中非教育合作的重要举措。本届对话会的主题为“共享·创新·引领:面向未来的中非大学合作”,来自中国、加纳、南非、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塞拉利昂、莱索托、肯尼亚、津巴布韦、加蓬、布隆迪、布基纳法索等国家的100多位嘉宾代表现场参会。
10月16日晚,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邱利民出席第二届中非大学校长对话会欢迎晚宴,与参会嘉宾亲切交流。蒋云良在致辞中向参加本次对话会的中非大学校长、管理者表示欢迎,他指出浙江师范大学对非交流合作根植于传统友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越来越多的非洲教育界朋友携手同行,为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贡献高等教育的力量。在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背景下,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愈显重要,中国愿同非洲各国大学校长、教育管理者共学、共商、共研,凝聚共识、互为支持,推动中非高等教育合作迈上新台阶,共同推动中非关系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10月17日,浙江省外事办公室主任顾建新,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舒培冬,非洲大学协会秘书长奥卢索拉・奥耶沃勒,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威尔逊・帕拉维拉,金华市副市长李斌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副处长孙晓虎,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邱利民出席对话会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作视频致辞。
贾鹏在讲话中代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非是“真实亲诚”的好兄弟,也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的前列,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开展友好对话、共商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教育是进步的基石,非盟将2024年确定为“教育主题年”,高等教育成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力量。面向未来,中非双方高校应深化人才培养合作,提升教育质量,拓展科研合作领域,促进成果共享,强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推进中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教育部将一如既往支持中非教育交流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张大良指出,中非关系已经迈入共筑全天候、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高等学校是中非教育合作交流中的重要践行者和受益者,好大学首先有好校长,好校长拥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责任担当和强烈事业心,肩负着拓展高水平对外交流、打造“南南”合作高校平台的崇高使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重要倡议,推动中非双方共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天,中非大学校长们在此对话会上深入研讨面向未来的中非大学合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希望中非大学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对接、拓展合作领域和交流方式、着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中非高等教育合作谱写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孙晓虎代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表示,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第一资源,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和平、团结、繁荣、自强的新非洲”建设的重要依托力量。教师教育合作是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潜在拓展领域。浙江师范大学在推进中非教师教育交流与合作上积极探索、不遗余力、奋楫争先,取得突出成效。新时代的中非教师教育交流与合作要密切结合国际教师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以《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等重要政策为蓝图,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愿我们各方能够提高认识站位、强化合作使命,加强政策对话、精准对接需求,善用数字资源、赋能教师教育,总结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在教师队伍建设、优质资源开放、平台应用共享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让世界人民共享教育文明成果。
奥卢索拉・奥耶沃勒指出,非洲拥有世界上最年轻的人口,70%的人口在30岁以下,但40%的非洲青年失业、30%的非洲青年没有受教育机会等客观现状都制约了非洲发展。非洲大学的发展不仅对社会而且对青年都有重要作用,非洲亟需战略合作来发展高等教育系统,并促进非洲整体发展。中国已成为非洲发展的重要支持者,是非洲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要战略伙伴。非洲大学联盟十分注重与中国大学在协作和伙伴关系、知识交流、奖学金、基础设施发展等方面的合作,未来将进一步促进中非大学双边交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合作,共同赋能大学教师和青年学生发展。
威尔逊・帕拉维拉表示,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是以政治平等、团结互助、相互信任、学术交流及文化互动为基础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非交流合作的前提,也是推动支持中非建立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大学校长作为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桥梁,在连接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次对话会能够提升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和相互学习在促进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为双方的新伙伴关系建立提供基础。同时,对话会还能驱动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以创新思维思考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推动教育系统改革发展。
顾建新向出席今天对话会的中非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浙江与非洲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指出,浙江省在习近平主席关于中非合作重要论述精神的指引下,近年来对非交流合作在高层往来、经贸合作、地方与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扎根非洲研究,先后打造了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大学校长对话会等一批重点平台,在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希望与会中非大学校长、专家学者能够在对话会中分享各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探讨加强未来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新模式,推动中非高等教育合作取得新发展。
舒培冬表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浙江省始终把教育对外开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统筹和提升,奋力打造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高地。近年来,浙江省在非洲人才培养、“走出去”办学、浙非科研合作等对非高等教育合作方面取得良好实效。未来,浙江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对非教育交流合作,并期待浙江师范大学能够继续发挥对非高等教育合作引领作用,推进各类对非合作交流项目“提档升级”,高水平、高质量打造教育对非合作的浙江范式和浙江经验。
李斌峰表示,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九项工程”“十大伙伴行动”为引领,金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度重视对非关系拓展,全面促进对非经贸人文合作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打造了一批中非教育合作“金名片”,进一步擦亮了“中非合作看浙江,浙非合作看金华”的金字招牌。我们期望借助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等本地高校平台,进一步推动中非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务实合作。我们也将充分发挥金华对非交流合作优势,推进与非洲在人员互访、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友诚交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蒋云良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向与会领导、中非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过去30多年来,浙江师范大学是中非合作不断走深、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不断走实的亲历者、实践者。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中非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通过深耕非洲研究特色,全力服务中非合作,也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发展。早在2006年,浙江师范大学就举办了首届“中非大学校长论坛”,取得了良好成效。作为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度参与者,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承担单位、“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学校愿意以此次对话会的召开为契机,与中非各高校共建面向未来的中非知识分享和政策对话平台,推动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未来,浙江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与非洲的高等教育合作,致力于培养适应非洲发展趋势、适应中非合作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致力于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道路、中非和南南合作的教育研究探索,为中非教育合作增添动能,助力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开幕式后,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邱利民、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校长奥姆巴・理查德・劳伦特、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苏森、布隆迪基特加大学校长西拉斯・萨尤姆韦、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津巴布韦马尼卡兰国立应用科学大学校长艾伯特・查万达、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部委员会主任/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出席论坛并分别就主题“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浙师实践”“深化中非高校合作共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中非大学教育合作赋能下一代”“东华大学对非数字教育实践分享”“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实现创新与现代化”作主旨报告。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林一钢主持开幕式与主旨报告环节。
在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邱利民表示,浙江师范大学是中非合作不断走深、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不断走实的亲历者、见证者。浙江师范大学对非合作交流始于20世纪90年代、兴于21世纪初,盛于2010年之后,在“探索期”“创业期”和“兴盛期”,浙江师范大学主动参与对非交流,与各层级政府部门开展联动,打造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对非合作品牌。在对非合作过程中,我们锚定“当代非洲发展问题”与“中非发展合作”两大命题,通过系统构建校内对非工作协同体系、着力打造高水平非洲人才培养体系、开创以“非洲区域国别学”为引领的学术体系,构建了国际协同、校地协同、校内协同良性互动的对非工作格局。面向未来,浙江师范大学处在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关键期,我们有建设具有全球辨识度的非洲区域国别学科高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非洲各领域人才培养地、建设具有全球引领性的非洲研究学术思想策源地等三个方面的愿景。浙江师范大学将出台更多保障措施,支持学者们深入非洲,做沉浸式的田野调查,鼓励学者们以甘坐冷板凳的定力,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形成原创、自主的知识体系。
苏森介绍了当前我国依托知识图谱建设教学资源的工作背景与成效,并分享了北京邮电大学师生针对学校教学的痛点,自主研发“码上”智能教学平台,在国内率先启动大模型赋能教学的探索和大规模教改实验的成功经验。他强调,AI赋能教学变革,可以有效实现知识体系图谱化、学习体验多样化、资源推荐智能化和大模型助教随身化,打造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西拉斯・萨尤姆韦以布隆迪为例,陈述了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构建基于合作研究的中非大学伙伴关系、加强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能力建设,以及促进中非在文化、创新要素、教育治理领域的机遇共享与开放合作寄予殷切瞩望,认为本次对话会将增进中非教育合作共识,助力非洲大学成为发展中国家教育改革提质的中流砥柱。
陈革介绍了东华大学对非数字教育合作的实践经验。他强调,数字技术不仅是推动大学治理变革和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工具,更是促进中非教育合作的关键引擎。东华大学近年来在教育硬件、软件和经验方面进行了多项数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构建了一个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保障体系。此外,通过建立“中非数字教育中心”和降低留学门槛,东华大学在数字教育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合作成果的丰富化和多样化,为进一步深化对非数字教育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艾伯特・查万达强调,要实现创新和现代化需要在数字化赋能促进大学治理转型、中非科学教育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教育实践和研究人员发展、青年学者高质量教育对话层面努力。在推动中非创新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技术差距、人才流失、政策与监管差异、资金和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协作与协调的难题。针对这些挑战,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推动中非教育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刘鸿武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和研究历程,指出了中非大学合作是中非合作的基础,需要长期坚持并持续深化。以“点对点”的形式开展合作,接续推进中非大学、学者、留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与探索中非大学合作机制,以教育促进中非合作全面开展。做好中非大学合作,需要深入研究非洲,懂得非洲,把非洲的国别情况研究清楚;把中非教育合作放到中非关系的大背景上来进行把握和研究。
本届对话会还设有3个平行论坛五个主题,中非与会者分别就“数字赋能大学治理变革与教育资源共享”“中非科学教育协同促拔尖人才培养”“深化中非高校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扎根教育实践深化中非研究者协同发展”“青年学者共话未来中非教育高水平合作”5个主题进行现场交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陆亭、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耀刚、白城师范学院副校长张海龙、赣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罗序中、井冈山大学党委副书记肖宜安、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陈海荣等50余名中非校长、教育管理者、研究者作了主题报告。平行论坛分别由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马陆亭、金沙娱场城app7979院长黄晓、副院长王占军、金沙娱场城app7979万秀兰教授、陈殿兵副教授、张燕军副教授主持。
据悉,本次对话会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金沙娱场城app7979(教师金沙娱场城app7979)、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承办。是2006年首届中非大学校长论坛的传承与发展,以“共享・创新・引领:面向未来的中非大学合作”为主题,旨在为国际与区域组织的教育专家、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大学校长、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等提供一个知识分享和政策对话的平台,凝聚中非教育共识,推动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浙江师范大学办公室、国际交流合作处、金沙娱场城app7979(教师金沙娱场城app7979)相关负责人现场参会。